遇见十一

十一课程 国家课程

走向真实的学习

       十一学校鼓励学生到大自然、社会中去,通过观测、调查、采访、实验等方式学会探究和学习。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将学会思考、实践和创新……

       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如何面对真实任务,解决真实问题——

拯救那棵桃树

       在教工食堂通往高中楼的路旁,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桃树,本应硕果累累,这一年却满地落果。一天,总务处主任吕沧海老师望着落果犯了愁: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是不是桃树长虫子了?我应该怎么处理呢?”他想,也许生物老师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      当吕沧海老师的求助电话打过来,生物老师们眼前一亮,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核心任务吗?落果正是受到植物内部激素的调节啊。经过一系列讨论与完善,老师们将核心任务确定为:拯救桃树——还原校园生态。

       于是,探寻落果的原因,形成一份初步的勘探报告,之后再通过两周的单元学习,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,成了学生们这个单元学习的“核心任务”。

       接到这个学习任务,同学们都非常兴奋,“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学校解决问题。”课余时间,大家找到那两棵桃树,或仔细地“勘探现场”,或三五一伙地“讨论案情”,场面非常热闹。

       梁奔同学仔细观察桃树的树叶,发现叶片表面有黄色斑点,且有不规则的破损。他捡了五颗落果,并且对桃子进行了解剖,发现其中均有许多蠕虫。他初步判断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。随后,他查阅桃树及其他果树常见害虫种类等资料,通过幼虫形态、发病时间、地理位置等对导致桃树落果的害虫进行鉴别,据此写出了第一版调查报告。

       随着单元学习的深入,通过阅读教材、拓展资料、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的学习,梁奔逐步认识到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调控的重要作用,也了解了脱落酸等激素在果实脱落中的一些影响。

       在进一步探究机理分析的时候,梁奔发现,阅读教材并不能解决桃树落果的问题。这时,老师们及时给予帮助:提供拓展材料——关于植物激素的文献阅读;提供知网账号,方便学生查阅文献……

       经过3周的学习,梁奔依照老师发的调查报告量规,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。他阅读了30多篇相关文献,最终完成了5000多字的2.0版调查报告。在这个报告中,他进一步对落果原因和内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,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和预案。

       梁奔在咨询会讲述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,赢得满堂喝彩。

       “桃树落果事件让我们有机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,真正感觉到了自己学的知识是有用的,”董彦雷同学感慨地说。

 


我当主编的二三事

王云瑶

       “主编”这个词儿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?对,我也没想到,我在13岁的时候竟然当了一把主编,出书了,出的还不是一本,而是一整套《传统节日文化丛书》。这是我和同学们初一时“传统节日”大单元的学习成果。那会儿,我们不光学习了书本上的关于元旦、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来历,还搜集和分享了很多与这些节日相关的诗词、习俗、文化和美食等等。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成果编写成书,拿到学校一年一度的红窗汇上,跟更多的同学们分享。

       但真正开始做才发现,把学习成果变成产品是不容易的,要组建自己的团队,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。我们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要把书印刷出来。

       天哪!印书!对于当时刚刚从小学跨进初中校门的我们来说,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!书稿怎么样才能变成一本本飘着油墨味儿的书?我们需要做什么?怎么做?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!我们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请教,学长学姐们有经验,他们提出我们可以找老师拉赞助!虽然和老师都很熟了,但想拉到赞助也并不简单。老师们也会衡量这么一件事,到底靠不靠谱。刚开始只有语文老师鼎力相助,其他老师都很犹豫,怎么办呢?我们主动提出和老师们签合同,有了合同保底,终于拉来了一些赞助。

       但顺利没能持续,一位数学老师刚签完我们的合同就不认账了。合同我们只写了一份,已经给了老师了,老师赖账我们也百口莫辩,急得一脑门子汗,心想这不就栽了吗?老师看着我们颇为好笑的样子,语重心长地说:“合同是一式两份,自己也要留一份,不然你们是要被坑的。”后来我们赶紧进行了补救,终于成功拉到了赞助。

       拉投资不容易,作品的宣传推广、订货发货和售后服务同样不容易,所有这些,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,不经历一次无法理解,而经历一次便刻骨铭心。

       书终于赶在红窗汇前一天出来了。面对竞争对手五花八门的作品,我们心里没底,一套书要怎么去推销呢?我们决定首先从身边的老师开始各个击破,然后勇敢地走出年级,从其他年级的语文学科入手,逐步扩大影响力。我们越战越勇,突然脑洞大开,又准备了一套特别版丛书,请很多老师在书上签名,还大着胆子请校长给我们签字,没想到校长特别支持,还在我们每本书上都附赠了一句话,结果在红窗汇的拍卖会上,我们的书是最受欢迎的,很快丛书就销售一空,还应同学们的需求进行了加印!

       我觉得自己何其幸运!在十一学校,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本知识,还有了把知识变成作品的真实体验,其中涉及到的商业和法律等知识,可能很多人要到大学甚至走上社会之后才有体验,而我们在中学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实践。后来,我们还知道了可以做预售、做限量版,做直播等等,学校鼓励我们只要自己敏感地捕捉到了什么,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,站在时代的风口去创新!我们在丰富的体验和选择中探索自己的可能性,在真实任务的挑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,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,拥抱更美好的未来!